【虚拟茶馆里的金陵百态:南京聊天室里的市井烟火】
在秦淮河畔飘着桂花香的秋夜,老城南的陈师傅正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戳着手机屏幕。"丫头快看,这个'金陵夜话'聊天室又在搞盐水鸭团购嘞!"这位六十岁的修车匠,半年前还在抱怨"手机聊天不如巷口摆龙门阵",如今却成了南京本地聊天室"城墙根群"的活跃分子。
这类扎根古都的线上空间正成为新的市井文化集散地。比如拥有3万会员的"梧桐树下的南京",白天是上班族分享科巷菜场时令菜价的实用平台,入夜则变身文艺中年的赛诗会。管理员"鸭血粉丝"告诉记者,最火爆的永远是凌晨的"馄饨摊文学"话题,"谁能想到凌晨两点会有两百人同时讨论柴火馄饨该不该放虾皮?"
新街口的白领丽莎把加入"莫愁湖夜未央"群称作"赛博式串门":"上次暴雨家里漏水,十分钟就收到七八条维修师傅推荐,比物业响应还快。"而研究南京城市文化的东南大学团队发现,这类聊天室特有的"南京大萝卜式"交谈——直来直去又透着热乎劲,意外保留了正在消失的巷陌人情。
从大学生组建的"仙林大学城二手教科书"群,到退休教师为主的"玄武湖摄影角",这些数字客厅里,南京人用盐水鸭emoji和"阿要辣油啊"的语音条,继续书写着这座城市的市井叙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