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“练胆营”成小学生新宠:专家建议3招克服胆怯
新学期伊始,某小学的“勇气特训课”意外走红——孩子们蒙眼走平衡木、对着操场大声朗诵,甚至要独自向陌生人借文具。校长王建军表示:“现在很多孩子见生人就躲,我们设计这些活动就是要‘温和突破’。”
心理学教授李敏指出,小学生胆小的核心原因往往是“经验不足”和“过度保护”。她推荐三种科学练胆法:
第一招,“任务闯关式社交”。让孩子每天完成一个“小冒险”,比如自己去便利店买橡皮,家长逐渐提高难度;第二招,“舞台疗愈”。通过班级轮流讲故事、课间表演魔术等活动,把展示自我变成游戏;第三招,“错误狂欢”。专门设置“出丑时刻”,比如故意打翻水杯后全班一起大笑,消除对尴尬的恐惧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南京某私立学校还发明了“勇气存折”——每完成一次挑战就能盖章兑换奖励。六年级学生林小宇说:“第一次上台腿抖得像弹簧,现在拿到10个章后,我主动报名了校园广播站!”
专家特别提醒,强迫胆小孩子当众表现可能适得其反,更适合采用“1厘米成长法”:每次只比上次进步一点点。正如特训课老师周婷挂在嘴边的那句话:“胆子是长出来的,不是吓出来的。”
(某市日报记者 张晓彤)
背景延伸
据2023年《青少年心理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约有37%的小学生存在“场合性胆怯”,主要表现为课堂举手犹豫、回避陌生人交流等。